文/吳國斌(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)
疼痛是人體的自覺症狀,全身各處都會出現疼痛。儘管引起疼痛的原因、部位、性質有所差異,但中醫認為,疼痛的基本病理因素是「氣滯血瘀」,所有會導致氣滯血瘀的因素,都會造成疼痛。

疼痛問題,無論發生的原因為何,中醫將其總括為「氣血、寒熱、虛實」失衡所致。各種失衡所造成的病理特徵分述如下:

1.氣痛

氣痛以脹為主,忽聚忽散,喜敲撃撫摩,氣行則舒適,過後脹痛如故。此類的病症,以服用行氣藥為主,如:陳皮、香附、烏藥、枳實、厚朴、木香、砂仁等,氣散則痛止。常見的如腹部脹氣疼痛,服用行氣藥讓氣滯消散,腹痛即可緩解。

2.血痛

血痛以刺痛為主,定痛不移,拒按,敲擊時痛甚,嚴重時可見痛塊不消。此類的病症,可以服用活血化瘀藥來治療,如: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丹參、三七、地鱉蟲、水蛭、地龍等。常見的如外傷瘀青腫痛,即屬血瘀疼痛。

一般而言,血瘀疼痛常合併有氣滯的現象,中醫認為「氣行則血行」,通常治療血瘀疼痛,會將行氣藥與活血化瘀藥合併使用,以提高療效。經驗上,只要遇到外傷性的挫傷,肢體瘀青腫痛,於受傷的一星期內服用行氣活血化瘀藥,化解體內的瘀血,可加速病痛痊癒,縮短療程。

3.寒痛

寒痛有收束、緊繃感,惡寒喜溫,四肢冰冷。此類的病症,可以服用溫熱藥來治療,如:乾薑、附子、肉桂、細辛、茴香、吳茱萸、巴戟天等。中醫認為「寒主收引」、「寒則血凝」,身體受寒,會讓肌肉韌帶收縮緊繃,導致肢體活動不利疼痛。

筆者曾遇過一位25歲的男子,因足踝扭傷便立即冰敷消腫止痛,第一天冰敷5~6小時,第2~3天改用熱敷。但由於受傷第一天冰敷時間過長,反而導致足踝凍傷,經西醫治療一個月後,足踝仍僵硬疼痛,難以行走。這就是寒痛。於是筆者用溫經散寒的藥物給予內服,並用溫通氣血的膏藥外敷,再加以針灸治療,經半個月即痊癒。

4.熱痛

熱痛多有熱脹感,喜冷惡熱,面紅目赤,或見痛處灼熱,便祕尿赤等症。此類的病症,可以服用清熱藥來治療,如: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、梔子、蒲公英、金銀花等。急性的熱痛,常見局部紅腫發炎疼痛,無論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熱痛,如:肺炎、胃腸炎或外傷腫痛等病症,中藥的清熱藥治療效果都相當不錯。.......

完整內容,請見: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.tw/n78449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lthBeauty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